2020東亞地方品種保種工作坊in 台灣花蓮

台灣主辦: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

日方主辦:ホールアース自然学校 https://wens.gr.jp/

日方贊助:社団法人アクト・ビヨンド・トラスト  https://www.actbeyondtrust.org/

台灣協力: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、種子野台

日期 2020年 2/19下午四點 至 2/23 中午十二點

地點 花蓮農改場

邀請對象

①以實際進行原生種的種子保育、傳承的活動,讓保存種子與一般社會產生連結,在各國當地實踐者

②料理相關、食品販售流通、設計等各種領域有實務經驗者

③台灣當地有機農業的農家

④對飲食、農業、農村有興趣想要關心的東亞地區青年

 

報名費用:

五天 2,550元 (第一天晚餐至第五天午餐餐費)當日繳交現金

或者會有經費支持

住宿地點:花蓮吉安農場廠,由農改廠免費提供住宿

集合報到時間:

 

2020年2/19下午三點,考量外國朋友到花蓮的交通時間下午才開始

報名方式 :

 

事前於主辦單位聯繫取得報名資格者

舉辦目的


跨國界一起分享近年圍繞在飲食和種子相關的國際動向。

針對在地化與多樣性的意義進行討論。

 希望透過交流培養相關人才,能夠以廣泛的視野,重新發掘農村資源的魅力,挖掘地方特色,以現代化的方式去重新詮釋,向廣泛的大眾傳播保種的重要性。

至2020年年底,建構保種東亞地區夥伴網絡,分享各種影響社會的knowhow,成為一個資訊共通的平台。

以農作物、原生種、保種為切入點,進行人才培育,重新發掘地方資源的魅力,向大眾宣傳。

有關上述內容,針對累積實務經驗的日中韓台的相關人士或專門家,

邀約至本次的研討會,協助整體活動提高深度,產生貢獻。

 研習內容將當地農家實習列入,除了當地農家,

已經在進行種子銀行或是其他地方振興的相關各種企畫,

在未來也會進行各種合作。

花蓮吉安農改場

 地址:97365 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吉安路二段150


2018年日本富士宮回顧

「東亞地區在地作物國際交流會」簡介

「東亞地區在地作物國際交流會」於12月21-25日在日本富士宮舉辦,內容是農作物地方品種的保種工作。

該交流會是由Whole Earth Natural School (全地球自然學校)主辦,Act Beyond Trust (行動超越信任基金)資助,邀請中、日、韓、台四國人員參加。

中國可能未能找到適當的保種組織或人士,只有在全地球自然學校受過訓練,目前在上海從事環境教育的耿洋參與。

日本的與會者是富士山麓有機農業推進協議會的保種組織約七人。

韓國是全國婦女農民協會聯合會的保種組織Native Seedream (在地種子夢)四位成員。

我國有慈心基金會在南安部落從事保種工作的詹于諄,以及「種子野台」的簡子倫,此外還有在全地球自然學校受過訓練的吳立涵擔任翻譯,以及我。我只有參加第一天的活動。

第一天的活動由全地球自然學校代表理事山崎 宏,以及ABT基金會理事美濃部 真光兩人開場。山崎點出國際交流的語言問題,為了促進互相理解,因此讓各國與會者寫出三個關鍵字,然後讓其他國家學習關鍵字的發音,例如韓語在來種子,發音是tojong ciat,tojong念起來似土種。

這樣的短暫互相學習,就把氣氛給炒熱起來,拉近大家的感情。三個字當然還是無法理解對方所講,還是需要翻譯,三個國家有時需要三倍的時間。這是多國民間交流比較傷腦筋的地方。

全地球自然學校創立於1987年,其前身是成立於1982年的一所動物農場,通過接觸牲畜和自然經驗,開展環境教育活動,並且提供教育旅遊和兒童營的自然體驗課程。

到了1994年,此學校在教育旅行的自然體驗課程數量,已經全國排名第一,2007年更榮獲環境部「生態旅遊獎」大獎。

創立ABT基金的現任理事長星川 淳是位作家與翻譯家,他的半農半著作理念引發塩見 直紀寫出了《半農半X的生活:順從自然,實踐天賦》這本書。

ABT基金於2011年開始運作,宗旨在支援公民與NGO的行動,以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。目前主要的關注有三,反核能、反系統性農藥、以及東亞環境議題。

在東亞地區,ABT基金與中、日、韓、台四國的團體與個人合作,推展生態旅遊、永續生活、有機農法、環境教育,以及重現東亞地區傳統生態智慧等。

美濃部表示,ABT基金將來可能也會在韓國、台灣舉行類似的交流會。期待那一天的到來。

富士山麓有機農家的保種組織才於今年四月開始運作,準備進行在地作物品種的調查發掘,冀以提升食物多樣性、維持糧食自給與永續供應。

韓國的「在地種子夢」致力於在地品種的調查以及種子生產,據說已掌握了6000個品種。她們實際種植這些在地種子,然後販賣成品到全國。項目繁多,連香菸都是自產的。

山崎指出,保種工作的成敗,有賴於消費者的支持。剛好于諄帶來了里仁若干在地作物的加工品,引發大家的興趣。

這次的保種國際交流會,在第一天除了暖身互相介紹外,我講了台灣保種活動的歷程,以及若干在地品種的實際案例。靜岡大學的稻垣 栄洋教授就在地品種的利用以及面臨的問題做了周延的報告。

其他三天的活動包括參訪、實作、討論等課題,如在地品種種子採收、在地作物料理品嘗、活動案例分享等。詳細的情形將來立涵會有專文介紹。

 

****************其他
1.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rren.kuo.5/posts/10155641838621008
2.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rren.kuo.5/posts/10155640617061008
3.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rren.kuo.5/posts/10155640292961008
4.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rren.kuo.5/posts/10155638912831008
5.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rren.kuo.5/posts/10155638196851008

 

 

 

轉載自郭老師2018年12月26日臉書分享

 


活動內容 流程

第一天      下午三點報到

 

第二天      室內討論、台灣、日本、韓國、香港各國現況分享

 

第三天       花蓮南安部落與東豐合作社拜訪

 

第四天       參觀當地市集與針對心得分享

 

第五天       結論與行動計畫擬定

 

本次活動主要以日本whole earth自然學校工作人員為主持人

用日文進行,提供中文、韓文翻譯。

外出參訪的交通工具由大會統一預約巴士。


相關文章

因此2018年12月以東亞地區的農作物、原生種、種子保存為主題,一場於日本靜岡縣富士宮所舉辦的「東亞地區在地作物國際交流會」應運而生,透過各種訪問調查為基礎,關心東亞地區農村傳承悠久的傳統農業及飲食文化,並針對這些議題切入和再統籌,互相交流訊息,讓不同國家的夥伴一起分享近年圍繞在飲食和種子相關的國際動向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行程中各位夥伴相繼針對在地化與多樣性的意義進行討論,由靜岡大學研究所農業學教授稻垣榮洋先行分享日本現況,臺灣則是邀請到臺大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老師為大家說明;隨後則實際走到田野,拜訪富士山周邊的有機農家,看看田裡混合種植著一般商業作物和傳統作物,也在村民活動中心體驗採種的過程。行程規劃的目的,即是希望透過這些互動培養更多關心本議題的人,能以廣泛視野重新發掘農村資源的魅力,透過現代化方式重新詮釋。 

完整文章

https://www.agriharvest.tw/theme_data.php?theme=article&sub_theme=article&id=2721

 

當「在來作物」遇上熱血料理職人,傳統風味體現當地風俗與文化

如果日本在來作物的蕎麥,製成蕎麥麵在國外也變成風潮,是不是日本人自己也會多回頭看看幾眼,自己家鄉的在來作物呢?一種不知不覺被遺忘的在來作物──蕎麥,便在義大利米蘭萬國博覽會中,透過料理職人製麵技術的展演,成為了鎂光燈焦點,讓人人重新關注日本傳統蕎麥麵文化。

完整文章

https://www.agriharvest.tw/theme_data.php?theme=article&sub_theme=article&id=2732